冷静观察 稍安勿躁

作者:tong丽华
浏览:17
  两周前笔者提出市场即将引发一轮剧烈震荡,上周停歇一次,没有发文,于是有人问我:“是不是本周行情会涨起来?”我说“不会,走势依旧!”行情大家也看到了,尽管上周五股市下跌了84点,但本周继续下跌86点。 ..

冷静观察 稍安勿躁

  两周前笔者提出市场即将引发一轮剧烈震荡,上周停歇一次,没有发文,于是有人问我:“是不是本周行情会涨起来?”我说“不会,走势依旧!”行情大家也看到了,尽管上周五股市下跌了84点,但本周继续下跌86点。

  权威人士唤醒了大家的理性

  周一,《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对“权威人士”的访谈录《开局首季问大势》,在市场引起强烈反响。“权威人士”重点展望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指出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鲜明地回答了半年来社会各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访谈录较长,观点极为鲜明,他不可能是某位学者或部长级官员的个人意见,而应当是代表了最高决策当局的意志。

  从《权威人士访谈》透露的信息来看,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应该明白:

  1,中国经济处在转型的最艰苦时期,GDP增长率会长期在低位运行,至于这个速度是2%还是6%,主要看你从什么角度分析。总之,快速回升肯定是不现实的。

  2,中国经济即使出现再大问题,也不会发生全面和系统性危机,局部性的震荡可以有效控制。

  3,中国不会采取大规模刺激计划了,指望中央再次搞投资拉动和货币放水是不现实的,下一步货币政策会回归中性,一季度过高的货币增速会降下来,房地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也是不可持续的。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速推进,僵尸企业成批破产是不可避免的,中央已经做好应对准备,各级官员和资本市场不必心存幻想。

  5,随着改革的推进,金融界的不良资产状况会充分曝光,债务风险也会迅速释放。

  供给侧改革启动对股市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将是未来几年经济工作的核心,稳增长必须以它为中心进行,改革的阵痛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改革的启动首先是“三去”,由此带来的不良资产增长必然带来债市的回落和大宗商品的回归理性,信贷井喷也会告一段落,对“周期股复辟”的预期可以休矣。

  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的迅速曝光,金融股“绩优蓝筹”的伪装会被剥得精光,市场估值体系也会进一步调整。

  随着股市运作回归本源,注册制的启动速度会超出预期,跨界重组的资本游戏可能接近尾声,新兴产业股直接上市成为常态,拉郎配式的重组空间日益缩窄,大量“壳资源”和僵尸股跌破2000点对应价位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概念股的炒作会大幅降温,借壳重组会让位于企业直接上市,另一方面僵尸企业会因前景不佳而直接退市。以往大家期望的地方政府主导的重组,操作空间大幅缩小。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将为股市运行机制带来巨大的影响,短期的痛苦是必须忍受的。

  轻仓观望是一种短期策略

  两周来我们的策略提示持股比例从100%降到3%,是基于对经济大势和市场波动的强烈预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清除隐患,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将把我国经济引入长期健康发展轨道,但初期的阵痛总是难免的,改革中不同企业的境况也会显著不同,有的会加速上升,有的会破产退市,借壳式重组的比例会大幅下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中枢会出现阶段性下移,至于调整到什么位置目前很难判断。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数量化的空间,我想上证指数2200~2800点之间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区间。由于市场博弈的不确定性,可能高一点,也可能低一些,精确刻画确实很难。

  对改革创造的机会我们非常憧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们充满信心,但是短期操作感到很难下手。金融股可能是重灾区,在思路理顺之前,一般人很难操作。周期股复辟很不现实,到底能否存活都不好界定,这个领域需要长期观察,不应轻举妄动。科技股需要分清内涵型增长还是概念性炒作,在IPO制度可能大幅度变化前提下,鉴别难度非常大。

  考虑到重重的不确定性,对于看不清大局的人来说,轻仓观望是一种理性选择。由于这次改革是35年来中国经济的最大一次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网庞大而复杂,我们短期确实难以理清思路,也许两个月后,我们的思维会豁然开朗,操作的机会能明显出现。

  中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A股也是机会无穷的市场,惟一需要注意的是:机会不可能每天都有,对于多数人而言,普遍性的机会一年只有3、4个月。